2025-02-28
在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以及全球投融資環境逐步改善的大背景下,中國創新藥產業鏈正站在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上。自 2024 年起,國家通過一系列政策組合拳,包括優化支付體系、拓展融資渠道等,全力構建創新藥全鏈條支持體系。與此同時,國內外投融資數據呈現回暖趨勢,地方產業資本也深度介入,行業上下游協同效應逐漸顯現,產業鏈修復態勢已然明確。
國家醫保局計劃于 2025 年推出首版丙類藥品目錄,采用 “基本醫保 + 商保” 協同模式,為高值創新藥開辟補充支付路徑。這一創新機制有望顯著壓縮創新藥的市場準入周期,有效緩解企業長期面臨的研發投入與回報周期不匹配難題。目前,政策已全面覆蓋從臨床研究、審批上市到醫保支付的各個環節,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研發積極性。
在構建多層次保障體系的進程中,動態目錄調整與臨床應用保障政策的持續完善,進一步優化了創新藥的商業化環境。例如,優化藥品帶量采購規則、提高醫療器械采購的可預期性等舉措,為創新藥械的規模化應用掃除了障礙。政策的連貫性為行業提供了穩定的制度預期,促使研發資源更多地向臨床需求明確、技術壁壘高的領域匯聚。
地方政府也紛紛加大配套支持力度,通過設立生物醫藥產業基金,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早期研發環節。自 2023 年以來,多地相繼成立了規模在十億至百億級別的產業基金,并采用市場化運作機制,撬動高風險創新環節的投資。這種 “政策 + 資本” 雙輪驅動的模式,正在重塑中國生物醫藥創新生態。
2025 年 1 月,全球醫療健康產業投融資呈現出顯著的復蘇跡象,總額達到 80.04 億美元,同比增長 88.7%,環比增長 100.5%。盡管投融資事件數同比下降 27.3%,但大額交易占比的提升,表明資本正朝著優質項目集中。國內同期融資額為 53.04 億元,雖然同比下滑 23.57%,但自 2024 年第四季度起,已連續三個季度實現環比增長,市場信心正逐步恢復。
創新藥企通過 BD(業務發展)交易加速價值實現的特點愈發明顯。中國管線 BD 交易的首付款從 2018 年的 2.84 億美元大幅躍升至 2024 年的 56.23 億美元,交易數量也從 64 個增加到 275 個。此類交易不僅為藥企提供了現金流,以支持核心管線的研發,還通過國際合作推動了技術標準的接軌,助力國產創新藥參與全球競爭。
資本市場的多層次聯動也為行業發展注入了活力。自 2023 年以來,創新藥企通過定增、可轉債等方式籌集資金,推進管線研發。同時,港股 18A 規則持續吸引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。在一二級市場的協同作用下,早期研發與商業化階段的資金瓶頸得到緩解,創新資源的整合效率得以提高,為行業的長期發展筑牢了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