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08-26
免疫療法是當下腫瘤治療領域最具前景的發展方向之一。隨著PD-(L)1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應用范圍逐漸擴大,CAR-T療法研究不斷出現新的進展,CAR-T療法作為有別于傳統藥物的“活藥”,不僅對復發、難治性腫瘤患者表現出了突破性療效,其生產體系和使用場景也有別于普通藥物。鑒于當下生物技術的更新速度,預計CAR-T療法還將帶給市場更多驚喜。
CAR-T(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,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)療法,是指通過基因修飾技術,將帶有特異性抗原識別結構域及T細胞激活信號的遺傳物質轉入T細胞,使T細胞直接與腫瘤細胞表面的特異性抗原相結合而被激活,通過釋放穿孔素、顆粒酶素B等直接殺傷腫瘤細胞,同時還通過釋放細胞因子募集人體內源性免疫細胞殺傷腫瘤細胞,從而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,而且還可形成免疫記憶T細胞,從而獲得特異性的抗腫瘤長效機制。
CAR療法最早由Gross等于上世紀80年末提出,此前LAK、TIL、CIK等免疫細胞療法的出現,為CAR-T療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礎。至今除CAR-T療法外,DC-CIK、CTL等也是免疫細胞療法的研究方向,但從技術成熟度和應用前景來看,目前學術界和產業界的關注焦點仍是CAR-T療法。CAR-T療法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上有著顯著的療效,在體外和臨床試驗中表現出良好的靶向性、殺傷性和持久性,展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和發展前景。一個典型的CAR-T治療流程,主要分為以下五個步驟:
I.分離:從癌癥患者外周血中分離純化出自身T細胞;
II.修飾:T細胞激活后,利用基因工程將能特異識別腫瘤細胞的CAR結構轉入T細胞;
III.擴增:體外培養,大量擴增CAR-T細胞至治療所需劑量,一般為十億至百億級別(根據患者體重和治療周期決定);
IV.回輸:化療清淋預處理然后回輸CAR-T細胞至患者體內;
V.監控:觀察療效并嚴密監測不良反應。
整個療程持續3個星期左右,其中細胞“分離-修飾-擴增” 約 需要2個星期,花費時間較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