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1-12
620個干細胞臨床試驗,分類:a)造血干細胞;b)間充質干細胞;c)神經干細胞;d)骨髓干細胞;e)其他(心臟干細胞、角膜緣干細胞和內皮祖細胞).
1、造血干細胞臨床試驗
造血干細胞占干細胞試驗的44%,主要用于造血干細胞移植。大多數造血干細胞臨床試驗(69%)適用于紅細胞相關病,其余適應癥包括實體瘤、與白細胞相關的非惡性血液病、免疫缺陷、自身免疫和移植相關疾病。大多數造血干細胞試驗(61%)使用異體細胞,因為需用健康供體造血干細胞替代患者的惡性免疫細胞。細胞通常來源于配型好的供體骨髓血或臍帶血。自體細胞移植的優勢是排異風險低,患者耐受性好。
1)適應癥:腫瘤
主要適應癥是血液瘤(51%),大多數使用異體細胞(71%)。目前,基因修飾的造血干細胞(GM-HSC)療法尚未獲得FDA批準,正在臨床進行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。另一種適應癥是實體瘤(大約占9%)。大約58%的臨床試驗利用自體細胞。因為在實體瘤中,目標是增強現有的免疫系統。值得注意的是,所有實體瘤的3期臨床試驗(26%)均用于治療腦轉移或神經外胚層癌。
2)適應癥:紅細胞相關病
適應癥是與紅細胞相關疾病(大約占18%),適應癥包括鐮狀細胞病、貧血和地中海貧血等。NGM-HSC療法主要使用異體細胞(64%),而GM-HSC療法僅使用自體細胞(36%)。這是因為自體GM-HSC可以在體外進行修飾,以表達正確的靶基因序列,從而生成含有功能蛋白的細胞。歐盟EMA 批準 2 種基于GM-HSC的細胞和基因療法,Strimvelis 用于腺苷脫氨酶缺乏癥(ADA-SCID),Zynteglo 用于治療輸血依賴性地中海貧血癥。
3)適應癥:免疫相關的病
適應癥是用于與白細胞和免疫缺陷相關的非惡性血液疾病。在一小部分試驗(4%)中,造血干細胞用來探索治療自身免疫病。適應癥包括多發性硬化癥(MS),系統性硬皮病和克羅恩病。數量較少,但晚期試驗的相對比例較高。
2、間充質干細胞臨床試驗
間充質干細胞(MSCs)占干細胞臨床試驗46%。MSCs來源包括骨髓、脂肪、臍帶華爾通氏膠和胎盤等。大多數MSCs療法都采用異體細胞(65%),MSCs“現貨型”產品已成為未來發展趨勢。根據關鍵作用機制。MSCs臨床試驗大致分為兩類:組織修復和免疫調節。
1)組織修復
MSCs臨床試驗大約32%集中在組織修復應用。退行性病變是一個重要應用方向。使用MSCs治療骨關節炎有30項試驗。一種用于治療骨關節炎的自體脂肪MSCs產品JointStem,已經證明了安全性和初步有效性。神經退行性疾病也是MSCs治療的一個方向。其中有7項用于阿爾茨海默病,2項用于帕金森病,3項用于亨廷頓病。此外,退行性病變方面的適應癥還包括椎間盤退行性變、衰老性虛弱等。創傷修復也是MSCs治療的另一個重要方向,有23項試驗(8%)。目前正在研究創傷性腦損傷、脊髓損傷、急性腎損傷、缺血再灌注損傷等。
2)免疫調節
MSCs臨床試驗大約49%集中在免疫疾病的治療。MSCs療法的第二大疾病是自身免疫病(18%),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(RA)、1型糖尿病(T1DM)、多發性硬化(MS)、系統性紅斑狼瘡(SLE)等。MSCs在非自身免疫病中也擁有前景廣闊(14%)。正在進行的適應癥包括支氣管肺發育不良、肝硬化、急性和慢性胰腺炎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)和腎小球腎炎的治療。
MSCs臨床試驗大約13%用于感染病。隨著COVID-19大流行,MSCs已經進入治療SARS-CoV-2感染的臨床,已有兩項試驗進入了2/3期。Remestemcel-L就是一種代表,最初用于兒童aGvHD,現在正在進行用于治療COVID-19 引起的ARDS的3期臨床試驗。
MSCs臨床試驗大約4%用于治療移植相關疾病。比如用于治療aGvHD和器官移植排斥反應,尤其是肝、腎和肺。
3) 其他干細胞
其他干細胞(包括神經干細胞、骨髓干細胞、心臟干細胞、內皮祖細胞、角膜緣干細胞和多能成體祖細胞等),僅占10%。應用范圍相對狹窄。神經干細胞的適應癥包括星形細胞瘤、膠質瘤、帕金森病、視網膜色素變性和脊髓損傷。肺干細胞的適應癥包括特發性肺纖維化和間質性肺疾病,用于視網膜色素變性的視網膜祖細胞,以及用于免疫調節的多能成體祖細胞。
3、DC和NK細胞臨床試驗
DC細胞和NK細胞臨床試驗的現狀。
a)136項DC細胞臨床試驗;b)116項NK細胞臨床試驗。
DC臨床試驗
DC疫苗是臨床試驗的熱門領域,大約93%的臨床試驗用于癌癥治療,其余適應癥包括自身免疫病、感染病和移植相關病。
大多數DC試驗(89%)使用自體細胞。異體細胞適應癥主要在白血病和肝移植。DC疫苗試驗包括給藥途徑、免疫刺激分子的添加和其他聯合藥物方案。DC疫苗最常見的給藥途徑是皮內注射(45%),而靜脈注射(22%)、皮下注射(11%)和血管內注射(11%)也可使用注射。
DC可以聯合施用刺激分子,包括生長因子(GM-CSF)、細胞因子(IL-2)和單抗(抗PD-1/PD-L1)使用,可促進DC向淋巴結的擴張和運輸,激活T細胞和NK細胞,或使癌細胞對細胞毒性T細胞敏感。常見的伴隨療法包括化學療法、其他細胞類型(干細胞、T細胞)、免疫調節劑和放射療法。
NK細胞臨床試驗
在過去幾年中,NK細胞越來越火爆。這歸因于NK細胞的天然細胞毒性、非MHC限制性和“現貨型”的使用能力。目前,NK細胞試驗占細胞治療試驗總數的7%。NK細胞來源包括異體外周血(53%)、自體外周血(27%)、NK細胞系(15%)和干細胞(5%)。
盡管,外周血NK細胞仍然是主要來源(80%),但是原代分離數量少(即NK細胞僅占外周血白細胞的5%-10%)和體外擴增困難。干細胞衍生細胞產品和細胞系是一個思路,解決了細胞來源和規模化擴增問題。通常,CAR-NK細胞被認為比CAR-T細胞更安全,因為NK細胞在體內存活期更短,也不太可能誘發嚴重的副作用。CAR-NK細胞通常產生IFN-γ和GM-CSF,而CAR-T細胞產生一組細胞因子(IL-1a、IL-2、IL-6、TNF-α、MCP-1、IL-8、IL-10、IL-15和其他),引起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和嚴重神經毒性。
1)細胞種類
NK細胞試驗包括NK細胞、CAR-NK細胞、CIK、NK細胞系(NK-92)和iPSC/HSC-NK細胞。NK細胞試驗大多數(66%)使用未經基因修飾的NK細胞,主要是利用其固有的細胞毒性。CAR-NK療法(12%)由于CAR-T產品上市后,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。CAR-NK細胞療法用于血液瘤(CD19、BCMA和CD22);實體瘤(ROBO-1、PSMA和間皮素);COVID-19(ACE-2)。另一個主要細胞類是CIK(11%),具有NK-T雜交細胞表型,以非HC限制性方式運行。CIK也被稱為II型NKT細胞。在這里,理解為NKT細胞即可。與天然NK細胞相比,NK-92細胞系(7%)易于擴增和轉染。最后,iPSC/HSC-NK細胞(4%)可以克服PBMC來源NK細胞細胞數量的限制。
2)適應癥
適應癥主要是癌癥(95%),其次是感染病(4%)。NK臨床試驗占血液瘤的比例較大,急性/慢性髓性白血病(AML/CML)21%,淋巴瘤11%。值得注意的是,NK細胞治療實體瘤的臨床試驗要比血液瘤要多。通常使用CAR和聯合治療方法來提高靶向性,克服惡性腫瘤(如膠質母細胞瘤)。一部分NK細胞試驗(35%)采用通過聯合給藥或給藥后輔助治療的策略。抗體和細胞因子是最常用的輔助治療(兩者均為29%),其次是化療藥物,以及這些藥物的組合。
4、其他細胞臨床試驗
單個核細胞臨床試驗
單個核細胞的臨床試驗較少(占2%)。這里的單個核細胞包含以下細胞群之一:單核細胞(占單個核細胞試驗的11%)、巨噬細胞(占單個核細胞試驗的0%)、BMMC(占單個核試驗的52%)和PBMCs(占單個核試驗的37%)。
最常見的適應癥是心血管疾病(39%)和癌癥(29%),有些應用于創傷(14%)。大多數(89%)這些試驗中的大多數使用自體細胞。許多臨床前研究使用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作為治療方法,通常用于治療癌癥、自身免疫病和炎性疾病。
值得注意的是,單核細胞通過白細胞分離,然后分化為DC進行再注射。由于其高度可塑性,單核細胞非常適合于體外調節,用于在再注射前誘導表型變化。BMMC和PBMC也被納入臨床試驗。因為它們包含了不同的細胞群,可以分泌各種因子來促進傷口愈合和再生。與單核細胞/巨噬細胞類似,這些細胞體外可以誘導表型變化。也可以富集或去除單個核細胞里某些細胞群(如幼稚T細胞或B細胞)。
紅細胞和血小板
臨床試驗也在進行靜脈輸注供血產品(如紅細胞、全血和血小板)。紅細胞占總試驗的2%,血小板占總試驗的0.4%。紅細胞臨床試驗中,最常見的適應癥是血液疾病,如貧血(26%)和鐮狀細胞病(18%)。紅細胞適應癥還有肺癌、乳腺癌和瘧疾感染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7項試驗中,紅細胞(2個自體和5個異體)被用作藥物載體,攜帶和傳遞膜結合或封裝藥物運輸到靶點。通常采用靜脈回輸給藥方式。血小板輸注被用于血小板減少癥和創傷后凝血的誘導。通常,血小板均采用靜脈注射的。
微生物臨床試驗
微生物的臨床試驗現在有48項(占總試驗的3%)。基本流程包括:從健康患者糞便中收集微生物,去除有害成分(如病毒、病原體),以分離某些或全部的特定微生物。通常通過口服膠囊給藥。糞便菌群移植(FMT)雖然可用于臨床治療,但并沒有作為藥品開發的,因此FMT臨床試驗沒有統計。